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简叔的instagram日志

简叔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转载冬春轩文章

已有 14 次阅读  2019-08-23 08:47

死去原知萬事空(筆雯集)

冬春軒2019823日 星期五 澳门日报(新园地)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你好!”朋友相見,這樣的一句話是問候還是祝福?也許兩者都是,但未免過於虛泛。朋友見面,二話不説,一個拳頭“打”過來,之後説:“你個契弟,唔見咁耐,死咗去邊?”寓拳頭之打為擁抱,寓詛咒為問候,更以諧謔取代歡欣,這確實是眞情流露。

    某日在一處公共場合,與一位久違的頑皮友邂逅,彼此竟以“怎麼你會在這兒出現?我以為你已不在人世了。”之後的回答是先以動作,伸手摸一下對方的下巴,然後説:“我還以為看到的是鬼。”蓋世俗相傳,人死後變鬼,而鬼是沒有下巴的。這樣的互相“攻擊”,完全沒有敵意,因為大家都明白,“咒”人死或病是不靈驗的,拿死來開玩笑,是明知死不去。

    陸游《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其實是未死已知死去萬事空,況死不過是物質的變化,據科學家謂“物質不滅”。易言之是從有知覺的物體化成另一種沒知覺的物體而已。《後漢書 · 范式傳》:汝南張劭臨終,歎曰:“恨不見吾死友!”這“死”,不是詛咒,是言交情至死不變。

    陶淵明有《擬挽歌辭三首》,其一説:“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據《莊子 · 知北遊》説:“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此所謂“魂氣散”。故言生是死的連續,死是生的開始。陶淵明很豁達,他又説:“(死)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陶淵明有恨,他“但恨在世時,飮酒不得足。”願趁有生之年,與“老死”們潔杯。調寄《風光好》,詞云:

    早時生、暮時生,好夢良辰只一更,且乾觥!        人間何處無生死?焉須忌。豈有靈丹令壽增,向西行!

    冬春軒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