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简叔的instagram日志

简叔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转载冬春轩文章

已有 29 次阅读  2020-03-27 08:55

下塞上聾其邦傾矣(筆雯集)

冬春軒2020327日 星期五 澳门日报(新园地)

下塞上聾其邦傾矣

    興亡,國家之大事也。滕文公乃周文王之子叔繡,因封於滕(今山東滕縣),他詢問孟子:“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以一個小國,夾於齊、楚兩大國之間,順得齊情失楚意,倘若朝齊而暮楚,又或陽事齊,陰事楚,也非良策,教滕文公如何是好?

    孟子也確實很謙虛。他説:“是謀非吾所能及也。”他認為這個問題不是我能力所及的,實在“冇符”!不過後世的韓非子在他著述的《韓非子 · 安危》篇説過:“存亡在虛實,不在於衆寡。”又説:“安危在是非,不在於強弱。”韓非認為國家的安危,取決於是否能在政治上分清是非好壞,而不在於國力的強弱;國家的存亡,取決於執政者是否徒有虛名,不在於有人口多寡。

    韓非列出“十過”,指出統治者應當避免的,其中第五過是“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所謂貪愎喜利,就是貪婪固執、利迷心竅。當然,滕文公是前人,聽不到後人韓非的偉論。而孟子雖説:“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畢竟他還説:“無已,則有一焉。”那“一焉”是甚麼?孟子説:“把護城河挖得很深,把城牆築高而加固,大王與百姓一道保衛這個國家,與民同生死、共進退的話,老百姓肯定寧死不棄自己的國土。”孟子的潛台詞是:“如果大王率先逃跑五十步,百姓自然會逃跑百步。”這是一個很顯淺的道理,不過很少統治者能辦得到。

    歷史上能處於兩霸之間而安然無事的,就是春秋的鄭國大夫公孫僑,字子產,他為政寬猛並濟。當時晉、楚爭霸,鄭夾於兩縫之中,子產內以禮法馭強宗,外以口舌折強國,使鄭得免兵革而和平數十年。卒,孔子為之出涕,稱為古之遺愛。

    子產最成功的政績在於開放言路,任由“衆口囂囂”。他說:“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

    冬春軒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