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lgy6的instagram日志

lgy6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千年的忧愁

13已有 552 次阅读  2010-06-30 01:44
                               千 年 的 忧 愁
 
     春末夏初,长沙郊外的汩罗江,江水悠悠,微风徐徐。微风中似乎透露出缭绕了二千多年的那段忧愁......
     穿过时光隧道,我们回到了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楚国。
     在楚国的王族中诞生了一位名垂青史人物——屈原。
     屈原,名平,学识渊博,擅长辞赋,性情刚正,为政清廉,长于治理乱世。屈原常与楚怀王议论治国之政事,深得楚怀王的宠信,官至左司徒。楚怀王时期的许多政策,律令多出自屈原之手。
     正是由于过人的贤才,怀王的宠信,刚正的性情,同朝的官员多对屈原产生了嫉妒。一次,怀王命屈原起草一重要的政令。刚完成的草稿被上官大夫(与司徒同级的官阶)看见了,上官大夫竟想向屈原索要此稿。性情刚正的屈原自然不允。于是,心怀不轨的上官大夫就向楚怀王谗言道:“屈原太狂妄了,竟然不把您大王看在眼里。他说楚国的所有政令都是他制订的,与您大王没什么关系!”听罢,怀王大怒,一举罢黜了屈原的官职。
     被罢官后,屈原心中的忧愁啊,郁闷啊,难以言表。忧愁郁闷之极,屈原牢骚满腹。正是这牢骚成就了屈原一篇流芳百世的不朽之作——《离骚》。离骚即离忧愁之意。屈原借大量的史实讽刺了当时的朝政,颂扬了齐桓的伟业,抒发了对时政的忧患和内心的郁闷,牢骚之情。他用词精炼,寓意深刻。屈原心志高洁,不愿与秽污之辈同流合污,犹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他忧郁的是无贤才辅佐楚王,国家就不会强大,人民就得不到福祉;他牢骚的是自己的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楚王的赏识。然而,他总对楚王能醒悟而重新启用自己而充满了冀盼。《离骚》虽然抒发了对时政的不满和牢骚,但不至于造反。
     过了不久,秦楚联姻。秦王邀楚王赴秦。屈原力劝楚怀王:"秦乃虎狼之国,大王不宜前往。”但楚怀王的幼子子兰却道:“既然秦王邀请,我王为何不往?”于是,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而率卫队欣然前往秦国。结果,楚怀王被秦王杀于秦国。
     楚怀王死后,其长子继位,为楚倾襄王。楚倾襄王令自己的弟弟子兰为令尹。令尹子兰深知自己对怀王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又深怕屈原揭穿自己。于是,令尹子兰总想寻找机会置屈原于死地。
     楚倾襄王执政期间,屈原仍未受到重用,但他却还留有一丝期盼。他期望楚怀王能回来,理解他的一片忠心,重新重用自己。严酷的现实让屈原明白了楚怀王至死都未能理解自己的忠心。这令屈原更加忧愁,更加郁闷。为此,屈原写下了另外几篇文章。屈原认为:作为一国之君,有无贤才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有鉴别其下属之贤才得能力,并使用有才之人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只有这样的国君才能使国家的政治走上正轨,才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康,此乃国泰民安。然而,当今朝政,忠臣不忠,贤才无才,投机钻营,损公肥私,口蜜腹剑者却大有人在。如此以往,国家怎能兴旺富强!悲哀啊!
     听到如此言论后,令尹子兰以为屈原在影射自己,十分愤怒,令上大夫到楚倾襄王面前去诬告屈原。楚倾襄王听信了上大夫所言,把屈原流放了。流放后,屈原披头散发地来到了汩罗江边,且歌且行,面容憔悴,精神沮丧。一渔夫见了,问:“您莫非就是司徒大人吗?怎么如此摸样来到这里了?”屈原说:“世道污秽,唯我干净;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渔夫说:“你何不投入到浊流之中,推其波助其澜;你何不饮点薄酒,似醉非醉,以解忧愁?”屈原道:“差矣!我只听说刚洗完头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完澡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拂去衣服上的尘埃。我怎能以自己干净的身体投入到那污流之中!我宁愿投入那清澈的江水,葬身鱼腹。”说完,屈原即兴写下了另一篇不朽之作——《怀沙》。这篇文章主要抒发了屈原以下三个悲哀的观点:一,人要有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把玉和石放在一起,并等量看齐;把凤凰关在笼里,鸡鸭却到处翻飞,悲哀啊!二,伯乐已死,千里马也只能被人蒙上眼睛与劣马一道去推磨,悲哀啊!三,我怀揣宝玉,却不知献与谁,悲哀啊!写完,满怀忧愁与悲哀的屈原便纵身投进了汩罗江......
     每年农历四至五月,农人们都要忙着收获小春,播种大春。到了五月初五,忙活了一整月的农人们终于可以歇息一下了。于是,人们便把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一个庆祝丰收,完成播种的节日——端午节。据说,屈原正是在这一天投江自尽的。为了凭吊这位伟大的爱国文人,人们便在这一天把粽叶包裹的糯米投入江中,以期盼水中的鱼儿去吃糯米,而不要去伤害屈原的肉体。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端午节特有的仪式一直延续至今。也正是这一特有的仪式把屈原的忧愁带到了二千多年以后的今天......
     站在江边,看那江水依旧静静地流淌,任凭微风徐徐地拂过发际,缓缓飞过的白鹭还在不停地向后来的人们讲述着那萦回了二千多年的忧愁......
                                                                           lgy6
                                                                         2010.6.29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