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简叔的instagram日志

简叔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转载冬春轩文章

1已有 82 次阅读  2018-06-07 11:07

筆床茶竈 羽扇綸巾(筆雯集)

冬春軒201867日 星期四 澳门日报“新园地”

筆床茶竈    羽扇綸巾

    筆床茶竈,羽扇綸巾。

    筆床(牀)、茶竈;羽扇、綸巾,是四種器用,這些東西可以表示用者的恬靜、淡雅。雖然沒有説出用者的姓名,卻無形中告訴我們是哪兩位人物。

    筆架,像我這一輩是常見的,因為那時還是毛筆書寫年代,一般為瓷製,像兩座山峰。不過也可以倒過來説:兩座山峰像一個筆架,所以鄰埠有筆架山。杜工部《題栢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云:“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筆架之外,也有筆牀。不過除了文人雅士之外,一般人就很少用得着。在此間,我見過一些書法家,他們以一幅卷簾式的竹器,把很多枝毛筆捲起來隨身攜帶,便於即席揮毫,這幅小簾,相信也是“筆牀”之類。南朝 · 陳 · 徐陵《玉臺新詠 · 序》:“琉璃硯匣,終日隨身;翡翠筆牀,無時離手。”筆牀,實即放置毛筆的工具,正如上面我所説“一般人很少用得着”。明屠隆《文具雅編》也説:“筆牀之製,行世甚少。有古鑒金者,長六七寸,高寸二分,闊二寸餘,如一架然,可卧筆四矢。以此為式,用紫檀烏木為之,亦佳。”

    茶竈的“竈”字,如今幾近湮沒,主要原因是它的筆劃甚多,有了一個“灶”字,捨繁而取簡,是生活節奏所趨。另一方面,今之住宅已沒有竈這東西,因為柴都已被氣體燃料,甚至是電熱取代,莫説竈字怎樣寫而不知,連竈為何物?新生的一代人都不會回答。

    在我的記憶中,竈比爐大。《孫子傳》:“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竈。”可以想像竈是多大,然而烹茶竟用竈,大概像筆盒稱之曰“筆牀”,應是小題大做。

    羽扇綸巾,綸,音倫,是青絲綬。凡粗於絲者曰綸。釣絲也稱綸。不過羽扇綸巾的“綸”不讀“倫”,應讀作“關”,綸巾乃青絲帶編的頭巾,又名“諸葛巾”,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頭披綸巾,手執羽毛扇,一派恬澹自若的姿態,這個形象非諸葛孔明莫屬。蘇東坡《念奴嬌 · 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寫的就是諸葛亮孔明,當年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於渭南,克日交戰。懿戎服事,使人窺亮,但見諸葛亮獨乘素車,綸巾羽扇,指揮若定,而三軍隨其進止,司馬懿為之心悅誠服,嘆曰:“諸葛君可謂名士矣!”

    “羽扇綸巾”,這四個字可以成為諸葛亮的“註冊商標”,而“筆床茶竈”亦早已被陸龜蒙率先佔用。陸乃唐長興人,字魯望,號天隨子,隱居松江甫里,故又號甫里先生。多所論著。舉進士不第。好放遊於江湖之間,帶備書籍、筆墨文具之外,還有茶竈,扁舟垂釣於江湖,別是一番情趣。他愛茶藝,在浙江長興縣西北之西顧山種茶,這種茶後來成為湖州造貢茶,稱顧渚貢焙。

    冬春軒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