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简叔的instagram日志

简叔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转载冬春轩文章

已有 39 次阅读  2019-07-17 09:30

從儺舞看面具(筆雯集)

冬春軒2019717日 星期三 澳门日报(新园地)

從儺舞看面具

    報載貴州的藝術工匠王國華,受父親的影響,十餘歲便迷上了儺面具的雕刻製作,現在成為該項工藝的省級代表性傳人。

    儺,粵音“挼”、“娜”,是古代臘月驅除疫鬼的儀式,祭者戴起面具起舞。因為儺是驅鬼疫的,其長相當然比鬼更猙獰。老實説,設計儺面具者也沒有見過“眞鬼”,但憑其想像,天馬行空創作這種面具,藉以嚇鬼,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自我撫慰。倘若真正有鬼的話,相信鬼也未必怕那“儺”這個假鬼。

    人也常戴面具的,但這“面具”其實是一種表情與姿態而已。一般來説,人這“面具”不但不猙獰,甚至和悅慈祥,或者扮成豬,這是當他要吃老虎的時候。因為這是“面具”,隨時可以更換,換上另一副面具時,又是另一個模樣:作威作福,殺氣騰騰,把無權無勢者嚇得退避三舍。

    李宗吾《厚黑學》謂劉備臉皮厚。這塊厚面皮正是他的面具。《厚》書説:“(劉備)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而且平生善哭。做《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維肖維妙,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説:‘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一張淚眼的臉皮,就是劉備的“面具”。

    親如父子也戴上面具。《荀子 · 大略》:“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這是説:對兒子的愛,不要表露於顏面上,使喚他要正顏厲色。這顯然是虛偽,本來愛自己的兒子是人類的本性,但偏偏要換上兩副“面具”:“勿面”、“勿貌”。為的是甚麼?無他,要保持“君子”這個形象,其實這“君子”也是一副面具。調寄《河滿子》,詞曰:

    臘月鄉間儺舞,猙獰容貌驚人。演者多姿披面具,儼然捉鬼天神。功可降魔除妖,勸君勿信為眞。        厚韌臉皮迭換,扮成節義忠臣。欺負無權無勢者,牙鬆觡沙塵。對待親生兒子,表情難辨冬春。

    冬春軒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