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辉山兰狐的instagram日志

辉山兰狐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仁困扰了孔夫子”吗?

已有 181 次阅读  2019-01-11 14:53
   上篇狐说批判了李敖的所谓“道德困扰了中国人”的命题,今天继续按《大人格与小人格》的行文顺序来批判李敖的第二个命题:“仁困扰了孔夫子”。
    由于孔子在回答弟子的问题时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仁”的内涵,李敖抓住了这一点就攻击孔子“虽用‘仁’字解释这解释那,却始终无法给这个字下出定义”。李敖的这一手很狡猾,把几千年前的孔子当靶子,而孔子在五四运动后又声名狼藉,所以他料到无人对他的诽谤提出疑义,所以在文章中很有点自鸣得意的心态,讽刺孔子在他的学生面前故弄玄虚,让他们看孔子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
    李敖在文中引用了两处孔子同其学生的对答,他认为这两段对答是评论“管仲的人格问题”,孔子在回答中处境尴尬,遇到了困扰,所以不得不敷衍了事,甚至是自相矛盾。实际上正相反,孔子侃侃而谈,倒是暴露了李敖的浅薄。因为这两次关于管仲和“仁”的讨论,都不是把评论管仲的人格作为重点,而是阐述孔子的政治主张。关于孔子所提出的“仁”的概念,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主张,有人说是一种政治主张。李敖说孔子没有对“仁”这一抽象概念作出完整的解释,有点武断,他的这一武断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论语》,而大家都知道,《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整理出来的孔子言论语录,其中虽然反映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但未必非常完整地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仁”的概念,有点像瞎子摸象,有的说是树干,有的说是水管,有的说是扇子。他们都无法从整体上观察象的形态。李敖所举出的孔子同子贡和子路的问答,就是两个瞎子子贡和子路对“仁”有不同理解,从而请孔子给予指导,这不等于孔子对仁没有统一的概念。
    李敖在这里断章取义的把“仁”放到道德的范畴中来讨论,本身就犯有瞎子摸象的错误。不错,在《论语》全书中找不到对“仁”的内涵的专门阐述,但不等于孔子被仁所困扰。海峡两岸中,凡是对孔子的思想有系统研究的学者,都认为孔子对“仁”有相对统一的内涵阐述。虽然当代人对孔子的“仁”的研究各抒己见,但辉山兰狐倾向于孔子把“仁”看作是一种政治思想,而不仅仅是伦理道德。从这一研究成果出发,李敖的立论立刻就失去了根基,因为李敖在这里正是把“仁”单纯的当成了伦理道德,所以才得出了“仁困扰了孔夫子”的荒唐命题。
    李敖议论“仁困扰了孔夫子”的证据就是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的人格。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髡左衽矣!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里所表达的管仲的“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政治成就丝毫不涉及人格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管仲用正确的政治策略帮助齐桓公称霸,并抵御了外寇,避免了社会的大倒退(“吾其被髡左衽矣”)。所以,孔子在这里明确的主张,统治者推动社会进步的正确政治策略就是“仁”,并没有正面评论管仲的个人品质,所谓管仲“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也旨在说明他的行动和主张是从政治家的地位出发的,不是从普通人的立场出发的。
    在孔子回答子路的问题时,同样是从政治前提出发,没有涉及管仲个人的道德品质。“桓公九合诸候,不以车兵,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以政治策略“九合诸候”,不使用武力,所以是典型的“仁”(孔子还没有提出“仁政”的概念,所以用“仁”描述孔子的施政主张)。
    孔子在这两次评价管仲时,都是从政治的角度赞扬了管仲的成功,并不互相矛盾,也不是刻意回避对管仲人格的评价,因为在孔子的眼中,政治家的成就不在于其个人品质,而在于他的政治策略,只有他的学生总是纠缠在个人品质问题上。正因为子贡、子路弄不清作为政治家,其个人品质同政治思想的轻重,才提出了疑问,而孔子在两次回答中都提出了“政治挂帅”的明确答复。请问李敖,孔子哪里为“仁”所困了?到是李敖自己扎鸡毛凑掸子,硬把这两个政治问题当成道德问题的议论依据,自己受到了困扰而没有自知之明。
    至少孔子在这两个实例中始终贯穿着同一的政治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仁”,并没有像李敖所说的“仁”“字就像变形虫一样的东变西变”。
    不要以为孔子经过了五四运动的冲击,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大陆学者就把孔子一棒子打死,大陆研究孔子思想的有成就学者多得很,只有李敖坐在台湾的狭小的井中,只看到了一小点蓝天,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就以为可以一口包办了。现在可以说,仁并没有困扰孔夫子,倒是困扰了李狂子。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