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阿笨的小屋的instagram日志

阿笨的小屋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动能一转”天地宽-枣庄市薛城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笔

已有 336 次阅读  2017-06-20 13:39

620日上午,笔者在多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看到,一台台机器人整齐地分布在各条生产线上,正有条不紊地操作切割、焊接、折弯、喷涂等空气能生产环节……整个生产流程中,只需要工人按下几个按钮,进行关键工序的确认和调整。

多乐公司运行的智能化生产线,被誉为鲁南地区首个工业4.0工厂。据公司董事长王学斌介绍,采用智能化生产工艺,可使工人劳动强度降低70%以上,劳动生产率超过过去3倍的总和。抢先拥抱智能制造,使多乐公司在传统炉具产业领域率先转型,在业内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农村能源行业的一面旗帜,体现了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其实,这只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发展的“牛鼻子”,坚持传统产能提升和新动能培育 “双轮驱动”,倾力打造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新引擎,一棵棵“老树”竞相发出“新枝”,一个个“新锐”先后挑起“大梁”,全区转型发展跑出了高铁速度

 善弈者谋势。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薛城区有300多年的煤炭生产历史,以煤炭开采、水泥烧制、造纸、机械制造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链条一度占据了该区工企业的主导。如何加速经济战略转型,摆脱资源过度依赖,成为事关薛城兴衰和长远发展的“命门”。对此,薛城区找准创新接口,逆势而上、顺势而为,一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任务的重大战役,在该区全面打响。

新旧动能转什么、怎样转?区委书记姜山认为,一定要发挥薛城担当、体现薛城元素、拿出薛城方案,全面做好新兴产业集聚、重点项目突破、产业空间拓展、生态体系打造、保障效能提速“五篇文章”。

怎样让政策和机遇红利更快更多落地见效?薛城人相信“先行者兴,善弈者胜,实干者成”。围绕加快动能转换“风向标”,该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32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高点定位,立足2021年,眺望2026年,绘制了全区产业地图,建立了包括枣庄铁路物流园、枣庄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等重大项目在内的核心项目库,梳理出煤化工、文化旅游、教育、大健康、新能源等11大主阵地,并逐一明确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通过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实现倍增效应,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打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优势牌

改造提升旧动能,传统骨干企业一如既往地冲在前面。薛城焦化、远通造纸、机械加工等一批传统企业,主动转型、先行先试,广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脱胎换骨。作为传统煤焦行业,19657月成立的薛城焦化厂曾领跑“中国焦炭”。由于工艺落后,企业几度破产。去年3月,最后一座8号焦炉熄火,公司**10亿元引进建成了5.5亿立方米/年高附加值煤制气项目,由此向老的、落后的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告别,用老厂区的谢幕换来了位于邹坞煤化工园区“薛城能源循环经济企业”的新生。存量变革带来的战略转型,让一个新型智能绿色的煤焦企业,揭开这一产业在薛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与此同时,笔者了解到,围绕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薛城区全面退出水泥、采石行业,关停了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一灰一黑”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累计取缔圣火焦化等高耗能、高污染及“土小”企业360余家;运用新设备、新产品、先进技术改造转化提升传统产业,**187.8亿元,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0项,用新技术嫁接老企业,千万百计帮助企业找靠山”“攀高枝”“结良缘,造纸、玻璃、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华丽转身,跻身高端领域……存量变革,见证了薛城老工业品牌企业,不断拥抱变化、增强实力的进化史。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今,该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创新求变的队伍,主动立于时代前沿,全面拥抱先进技术、尝鲜先进模式,推动全区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能,迎来了二次腾飞的新机遇。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新锐力量,在薛城区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拉动作用。据该区发改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薛城能源产业园的20万吨轻质油、10万吨醋酸、5万吨苯酐、5万吨醋酐等项目加快推进;铁水联运物流园成功列入国家铁路总公司**“盘子”,由国家**物流园区升格为二级物流园区;孵化器2.0科技创新产业公园的中科遥数无人机、睿智大数据、燃料电池3个高科技企业已顺利落地建设;中力阀门、东大锅炉“新三板”挂牌工作风生水起,年内将实现上市“零突破”。动能一转天地宽。润恒光能、海通船运、日本JFE、韩国OCI、美国惠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薛城……资本、项目、企业、人才纷至沓来,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一幅生机勃勃的转型发展画卷铺陈在蟠龙河畔。

新兴动能培育,创新平台搭建是关键。薛城区先后建立起省市区级31个科研基地机构,培育6800余名科研人员,辖区116家企业全部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94项;**建成了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1个创业实体入驻的—薛城区大学生创业园,每年设立1000万元电商孵化专项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房租补贴和创业开业补贴,确保了创业大学生“拎包就能入驻创业”。先后孵化“互联网+”企业126家,有102家注册成立公司,成为薛城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生动力。放眼薛城,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还是高效现代农业;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还是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业态,都成为令人敬畏的新锐力量。

动能转换,首要任务必须擦亮干部品牌,加快干部作风创新。基于以上认识,该区打响了治理“庸懒散”、提升“精气神”的发令枪。“立说立行”应运成为薛城的关键词、流行词。

  围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动能转换的“乘法”,该区不断挺进改革“深水区”。针对一直为社会所诟病的**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时限过长的问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项目审批全流程“晒在阳光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近30%。凡是未经公布保留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已经确定下放的全部下放,保留的全部纳入区行政审批中心或分中心办理,确保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有力地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出生难”、“发展难”,该区以工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出台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30条”,每年为企业减负1.2亿元。在全市率先实行工商注册零收费,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企业还贷周转、市场营销专项资金,制定“先照后证”、“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等系列便民举措,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为促进企业落地发展“加速度”,该区将2017年定为“发展服务年”,国土、住建、规划、公安、环保、卫计、文化等相关部门简化前置审批手续,并减免相关费用,同步开通“个转企”绿色通道,推动“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信心。

据介绍,围绕“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该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 “双包双联”、“百千万帮扶”系列活动,推动镇街2/3机关干部下基层,实施职能部门、窗口行业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表现突出的,实施提拔重用、荣誉表彰等正向激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问责处理,在为发展办实事上谋取最大公约数,不断优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软环境,增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放大效应。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