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观音大队的instagram日志

观音大队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冬天的记忆

11已有 371 次阅读  2016-12-25 11:17
    北疆的冬天过去是非常寒冷的,雪也下的很厚,出门都要带皮帽子和棉手套、穿上毡袜。七十年代还是儿时的我,能清晰地记得冬天的模样。
    冬天,连队每家都会分一车(马车)琵琶柴(或梭梭柴),这些柴火都是从西面几十公里的沙漠里人工打柴后再装车拉回来。烧煤的很少,没有汽车拉运。冬天,大一些的孩子们就拉上爬犁或背着“背架子(背柴火的工具)去周边打些柴火或捡拾一些柳树干枝条,弥补家里取暖的柴火不足之缺;大孩子去很远的林带去找寻干树枝,小的孩子就在附近砍些红柳或其他柴火。下午都满脸雪霜,热血沸腾的凯旋回家,有时,队伍遇到一起,阵势蔚为壮观。
    冬天的夜,大人忙着天天夜里开会,屋外的世界就是孩子的天下,有月亮的夜里,大家不是捉迷藏就是打雪仗,要么去马号(马圈)的麦草垛抱些麦草,跑到荒郊野外点堆“篝火”,兴奋的转圈吆喝或呐喊;兴奋到隐隐约约听见家长的呼唤,才想起归家的事。。。。。。
    七十年代,每个连队都有小学,学生也很多,当时鼓励多生,家家都几个孩子,学校生源不缺,缺的是老师;学校有块勤学建工的地,有十亩左右,连队西南的谷场西边,浇水很方便,离连队很近,便于学校管理和劳动。学生冬天有一项作业---积粪(牛粪、大粪、鸡粪、马粪、羊粪等),开学前统一自己设法拉运到学校地里。于是冬天里,放假的孩子们除了打沙包、打嘎嘎(一种游戏)、踢足球等,到处就见到的是捡粪的孩子,这个任务光荣但很艰巨,不好完成。于是,家家柴火垛旁都有几堆堆的像小山丘的粪堆,一个孩子一堆。学校地里年年种的都是葵花,秋天收获后,也不上缴,学生一人一缸子,老师和领导一人一袋子,其余都是上级拿去评定当年的绩效了。年复一年直至八十年代初才消失殆尽。
    那时,冬天真冷,由于不停活动或奔跑,皮帽和手套都穿戴不住,拿在手中,不久,头发一片雪霜,连眉毛也白霜了。每个人跟化了妆的小丑,大家都习惯了。
    荒郊外的积雪都埋过孩子们的膝盖,玩耍累了回家时,看见连队家家袅袅升烟的烟囱,顿感饥肠辘辘,不由地和小伙伴们又撒欢似的向家奔去。雪人抛在身后,带起股股白雪飘飘的烟雾。儿时的冬天是那么美妙,记忆是那么犹新!天空蔚蓝,白雪皑皑刺眼,笑声朗朗,远处在骑连队毛驴的大孩子们又时不时落下地来;踢一脚沙枣树,树上的雾凇落满一身的雪屑,灌了一脖子,真凉啊!

                                                     2016年12月25日  有感于鸟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