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北京泽元堂中医的instagram日志

北京泽元堂中医的主页 » TA的所有ins日志 » 查看ins日志

中医对白塞病的认识与治疗

已有 123 次阅读  2019-07-21 21:14   标签白塞病 

  白塞病又称之为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 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亦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累及眼睛、中枢神经及大血管者预后欠佳。本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被称为丝绸之路病。我国发病率无确切资料,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好发年龄为16~40岁。我国以女性居多,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睛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白塞病的临床特点与中医学中的狐惑病相似。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瘀滞而成。


  1.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水饮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日久蕴而化热,湿热交阻,內攻脏腑,外蒸肌肤;_上灼于口, 下蚀于阴。


  2.忧思过度,损伤肝脾,肝失疏泄,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而化热;肝火循经,上熏于目。肝火与湿热相蒸,湿热下注,下蚀于阴。


  3.劳欲过度,损及肾精。肝肾阴虚,虚热内生。虚火上炎,目赤涩痛,口舌溃烂。虚火下行,阴溃肛蚀。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辨证要点


  临床症状是以口腔溃疡、前阴溃烂和目赤为特征。在病变过程中,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至湿热交阻,气血瘀滞而成。故本病主要是由湿热交阻引起的,前阴蚀烂是由于湿热毒邪循肝经下注,熏蒸会**所致。足厥阴肝经上通于咽喉,其肝火热毒循经上冲,则出现口腔溃烂。临床辨证,当分虚实两类。急性发作期热邪内扰,湿毒熏蒸,其证多实,治疗较易收效。中后期则气血阻于经络,正虚邪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本虚标实,病情缠绵往往难愈,这是辨证的关键。按病变部位及病程可辨为脾胃湿热证、肝经湿热证及肝肾阴虚证。




  2.治疗要点


  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疏通气机是白塞病的治疗原则。疏通气机对于防止病情的进展及并发他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时,又应明辨虚实,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法。


  养清补益汤

  

  主方组成:生甘草、黄连、黄芩、党参、干姜、栀子、土茯苓、薏苡仁、知母、茜草、穿山龙等。

  

  主治病症:口腔溃疡,白塞病,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韦格内**肿等神经系列疾病。

  

  临床运用:养清补益汤是王世龙医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通过对多名身患神经系列不用的患者的诊治总结出来的一个处方。根据对古代经典理论和方剂的研究,结合自身治疗经验,处方从肺、脾、肝、肾不同方面立意调整,分步骤的治疗狐惑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狐惑病: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养清补益汤主之”。

  

  狐惑病以肝脾湿热为主要病机,其先兆证多呈肝郁脾胃湿热证型,即见心绪不舒,多疑善妒,口臭泛恶,舌红苔黄腻,便干,溲短腥臭等症,并多有七情损伤史。治疗舒郁清热利湿,方用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生姜、甘草可以逐渐改变郁热内蕴,避免发展。如见可疑的疮常为本病欲作信号,以养清补益汤可以防患于未然。

  

  王世龙医师认为本病是由阴虚火旺,热毒内蕴之变,治疗宜滋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方用养清补益汤加减。药用生熟地、麦冬、白芍、龟板、阿胶、石斛等滋阴补肝肾壮水,以补其源;黄芩、黄连、黄柏、竹叶、丹皮、生甘草清热解毒。诸药相伍,滋阴降火,水火相济,再兼外洗外敷等法配合治疗,故取得良好效果。


免费咨询微信:wslze130

分享 举报